■ 17.10.2017
大概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:容易看到別人在感情事上的無謂執著,一針見血指出要點;但對於自己,卻總有千百個理由去解釋自己為何放不下。
為何總是念念不忘,無法脫出舊情的束縛?坦白講,原因大多是當事人自己鑽牛角尖。不斷順著同一條思路,從一樣的過程推出一樣的答案,虛耗精神於無意義的思考上,再多想一萬次也想不通。
既然勸人容易勸己難,倒不如將自己的事當作別人的來辦。
首先,請忘掉當局者身份,以外人的視點看待舊情。你不是她的前度,是街頭一個普通男子;她不是你的前度,是一個平凡的 Jane Doe。除了「曾經在一起」之外,沒有任何特殊設定。然後回想二人之間發生過的事情——不要像過往一樣從已知的過程逐步推出同樣已知的結果,而是用結果反推原因。例如:
(X) 因為學業繁忙令二人相處時間減少,導致關係疏離
(O) 關係疏離,原因可能是相處時間不足、經常吵架、找不回昔日感覺等等;相處時間不足,原因可能是學業繁忙、有比伴侶更重要的事、有了新的對象等等;經常吵架,原因可能是價值觀有分歧……
憑著這種思考,從一個已知(結果)往前推斷出很多未知(可能性),再從一堆未知推出更多未知。也許你會發現那些可能性和自己既有想法出入很大,這很正常,因為那些都是你一直沒有考慮到,而對方也沒有宣之於口的感覺——
這就是你的思考盲點。
要是無法代入局外人身份思考,找個朋友來傾訴也可以。本身熟稔與否關係不大,只要不是只會講好說話逗你高興,或一味尖酸刻薄卻沒有實際建議的人就好。由旁觀者提出的,不論是從異性角度出發的觀點、自身經歷的結晶、mean 但到肉的忠言,還是常被忽略的基本道理,都是刺激思考的利器。藉著打破對往事和故人的既定印象,接受「事情可能不是我一直所想那樣」的事實,是讓自己不再鑽牛角尖的必要條件。
退一步看,往往能看到更多,無論是風景、往事,還是人性。然後就會發現其實問題早就存在,分開的伏線早已在某個時間點埋下,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。想通了前因後果,誠實接受現實,往後就不再疑惑,也不需逃避。
不信?試試看吧。要是過了一段時間還未能放下,歡迎來找我算帳。
■ 25.9.2017
不想繼續這樣。
過去一個月心情差劣透頂,精神狀況跌到新低點,比行屍走肉還不如——行屍走肉至少會「行」會「走」,而我只是站著 / 坐著 / 躺著,讓帶著烏鴉氣味的負面情緒逐點逐點蠶蝕我的靈魂。靈魂的光采全然消失,過去那機智而纖細,時而靈光一閃生出了不起的想法的自己,感覺上是那麼的遙遠,那麼的不真實。望著鏡中拖著破敗軀殼、了無生氣的樣子,連自己都討厭起自己來。密集式負面情緒的煎熬、感情的終結、工作的壓力、偶發的失眠、旁人的否定和對我當時狀況的不理解、對政局的灰心,從四面八方排山倒海而來,一下子招架不住,就這樣慘敗了一局。
在名為抑鬱的煉獄上空低飛——我這樣形容過去一個月的自己。或者說半條腿踏了進去也可以。
我這個人有很多缺點,其一就是後知後覺。很多事情或許退一步就海闊天空,然而偏偏在某時某刻,因為某種原因而堅持(或放棄),令事情無法走向美好的結果。一次如是,兩次如是,三次如是,四次如是。有云「事不過三」,當一件事情發生超過三次,那大概就是習慣,而非個別事件。生來本性如此,除了時刻提點自己須冷靜處事之外,只能 get on with it. 找出在這手牌下得以生存的方式。劉華話齋愈爛嘅牌愈要畀心機打,何況我的手牌本身就稱不上爛。
回望過去數年,除了間中嘗試新事物之外,總的來說還是留了在 comfort zone——深深的陷進了 comfort zone. 數年過去,人面全非,曾經混混噩噩的朋友找到了自己的道路,曾經共同作戰的人現在猶如陌路人。我在 comfort zone 裡得到照料和嘉許,卻失去了前進的動力。我可以將原因歸咎於別人對我的縱寵,歸咎於政治和生活環境的突變,歸咎於任何事物(包括完全歸咎於我自己),但我知道,這樣並不會對情況有甚麼改善。找出失敗的理由不難,然而我要的是重新找回向前衝、向上爬的動力。不是為了滿足誰,不是為了令誰大跌眼鏡,也不是為搏某君一笑,是為了自己。
可能是夜晚喝多了茶,昨晚失眠且經脈紊亂,睡不著唯有(又)思考人生。
自己的社交圈子算是中間偏闊吧,人多自然甚麼人都有。看著一些人的生活很簡單,很新假期,很一百毛;有些人力求完美,運用自己的天賦不斷進步,即使條件不佳的也堅忍向上爬。近年所認識的以及由生疏變熟絡的,都以後者為多。言談相處間有時不禁自覺渺小,感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,自己一直引以為傲的事情,相較之下只是普通事物。
一個念頭在腦海閃過:難道周圍就不能多點簡單的人,讓我生活得比較舒服嗎?為何周圍總是那麼多勁人(哼,我才不是在稱讚你們呢,我的朋友們),讓我感到壓力?
答案在下一秒揭曉:這一切都是我的選擇。人還未開竅,變強的方法尚未找到,可是潛藏在靈魂中想要變得更強的欲望,卻一直在燃燒,在左衝右突不能得脫的困境下更顯旺盛。怎麼樣的靈魂吸引怎麼樣的靈魂,身邊所有的人和事,都是透過我的靈魂吸引過來。簡單來說,身邊總是充滿厲害的人,正是由於我自己心底裡也想變成厲害的人,因此厲害的人就一個一個來到身邊,用各種方法推我向前。
世事就是這麼有趣。花了很長時間思考人生也找不出的答案,原來近在眼前。我最應該聆聽的並不是誰的指引、誰的訓示、誰的諫言,而是我自己。
I was not bold enough. No longer will I. 嚐過苦澀,走出低谷,經歷無情——其實我已經沒有甚麼可以輸。「想要的東西就要專心不二的追求」,這才是我的人生態度呀。
一個月前,我幾乎陷入抑鬱狀態。半個月前我決定辭職休養兩個月,期間甚麼都不做,直到十一月旅行回歸後再踏上前程。
照目前的狀況看來,大概可以提早回歸吧!
■ 24.8.2017
2017 年 8 月 23 日,強颱風天鴿吹襲,香港天文台自踏入千禧年後第二度掛起十號風球。
晚上上 Facebook,發現多了報平安功能,想了三秒,mark myself safe.
多餘嗎?一點也不。看著 Facebook 和 Whatsapp groups 瘋傳的風暴影片和相片——高達三四米的巨浪、完全被水淹沒的停車場、外牆玻璃爆裂墮下等等,還有那邊廂澳門更為嚴重的災情,都知道今次打風非同小可。
偏偏有兩種人令人火大。
第一種,是利用報平安功能開玩笑者:
C'mon, 到底你期望得到甚麼回覆?這等狼來了式玩笑只會阻礙有需要的人得到援助,更不用說會敗壞香港人的形象了(如果還有得敗壞的話)。說甚麼「上 Facebook 不必太認真」只是偷換概念,事實上這種行徑已反映個別人士對災害和人命的輕視態度,絕不可取。長遠更會玩壞報平安的功能,誰也得不到好處。
至於第二種,則是連打風報平安也要加以嘲弄的人:
面對滿目瘡痍的境象和人命傷亡,選擇安坐家中上 Facebook 大講風涼話,真不知道這種人的腦袋是甚麼構造。有沒有想過住在低窪地區的人?有沒有想過斷水斷電的人現在怎樣過?沒有,因為你只會想到你自己。並不是要求所有人都發揮大愛精神出手相救 #RoomFor乜乜 ,但至少請不要多踩一腳,因為你永遠不知道下一次會不會是輪到你需要這項功能。
有時即使對夜歸的朋友也會要求回家後報平安,何況是打風?讓身邊的人知道自己安全無恙,總不是件壞事——別的不說,我目前還在等待一位澳門朋友回覆我的 Whatsapp。
貴為國際大都會,IQ 據說全球最高,部份人對於天災的反應竟然是 (1) 追風、(2) 濫用報平安功能和 (3) 從根本上否定打風報平安,危機意識低得驚人,稱為井底之蛙亦不為過。天災善後工作已經迫在眉睫,不需要更多無聊的人來添煩添亂。以上種種,希望各位有則改之,無則加勉。
最後,謹對所有救援人員和處理善後的人致謝。
■ 3.8.2017
身邊有人遇到不幸的事,意志消沉,心情長處谷底。作為朋友,只要時間許可,多少會伸出援手——可能是基於好友身份義不容辭,或者覺得為人消災解難是好有型的事(嗯,少少啦……)。
然而,無論出發點怎樣好,很多時候事情發展卻未如人意。你的意見無助開解對方之餘,更為別人添上另一重壓力。你吃力不討好,對方感受雪上加霜,落得雙輸局面。
要是你曾遇過這種情況而希望日後避免,不妨聽我一言。
開解別人時講道理有無用?當然有用。你所講的一切都應該基於道理、合乎邏輯,而不是巧言令色。這樣別人才會信服,開解的過程才會順利。這是開解的大前提。
有了道理,就要設法令人接受——但絕不是一味將道理推給別人就代表任務完成。還要考慮到聽者的感受、想法,以及種種的顧慮。要知道,道理本身是一種很「硬」的東西,有時或許要溫柔地輸出,才能令人舒服地接受。
真的。有時別人真的明白事理,也知道未來的路大致應該怎走,but it takes time。開解者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我明白——我自己很多時都是這樣。然而開解不是純粹求講道理講贏別人,也不是將別人迫得無話可說,而是一個照顧和療傷的過程。給別人留一點名為「尊重」的空間,讓別人好好釐清思緒,往往比排山倒海的逼迫來得有效。要是對方一時三刻無法作出決定,就再等個一時三刻吧。只要你一直在旁支持,對方很快便會握緊你伸出的援手。
畢竟開解的本意並非要教別人怎樣做,而是刺激思考,設法打通思路上堵塞的部份。想著開解卻適得其反,很多時都是由忘記自己的角色只是輔助,強行改變對方思想所導致。
假如你也知道受傷的滋味,對於情感上的傷者,多少也會寬容一點。
■ 28.7.2017
愛,可能本身就是很 cheap 的東西。
不是嗎?看看過去的自己,看看身邊的眾人。賣力付出的心意不被珍惜,神女襄王的例子也不在少數。和終日叫賣卻總是賣不出的商品一樣,無論怎樣聲嘶力竭,無人問津就是無人問津,半賣半送慫恿別人接受,反倒惹人討厭。一心一意沒能換來半點好意,難道這還不算 cheap 嗎?
慢著。
寫這幾行字,並不是要貶低愛這回事。相反,我是打從心底希望每一份愛都能夠得到珍惜,成為可貴的事物。
一份愛之所以不受重視,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對象去接收。你的好意別人用不著,不接受,僅此而已,並不代表你的愛毫無價值。就像三腳插頭風筒遇上兩孔插座,沒用的不是風筒也不是插座,而是勉強把兩者湊在一起的傻瓜。將不相配合的東西放在一起,小則白費時間乾等,大則互相消耗傷害,有好結果才怪。
想著付出之前,先確定那是適合的人。這種說話很老土,卻總錯不了。
很想給看到這裡的人,尤其是近來受過情傷的人一個擁抱,告訴你你不 cheap,你的愛也不 cheap ——只要能夠找到一個將你那份愛抱在手中珍而重之地保存,同時也毫不畏縮地將他的愛交託給你的人。
■ 29.6.2017
從小到大,小至碰傷撞瘀、金錢虧損,大至感情缺失、身體抱恙等等,或多或少,你我總有經驗。
各種失敗、挫折、痛苦、不幸,令人倍感難過。可是很多時候,即使很想找個地方宣洩或找個人好好傾訴一番,也會礙於一個原因而作罷,寧願把心事收回心底。
那就是自覺還不夠慘。
看著身邊的人,再看看自己,覺得自己並不比別人可憐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根本沒有哭的資格。
踏單車意外擦傷?可是某某連骨都跌斷了,又有人摔到頭破血流;公開考試失利嗎?看,身旁考五個F的還未出聲;長達五年的感情完結了?拍拖十年以上卻無法守到最後的也是大有人在。有人慘,自然有人更慘;更慘之後還有更更慘,一直數下去不知何時方休。
只因不夠別人慘,就等於失去傷心的權利嗎?當然不對。將自己和別人所面對的慘事加以比較,分出高低,無論結果為何,無疑只會令人的心態步向消極。這是很多人不鼓勵鬥慘的原因。遇到不幸的事情本身已經夠慘了,要是還要處處介意別人的目光,本身已然低落的心情只會雪上加霜。
有一首歌叫《男人哭吧不是罪》。其實男人女人也一樣,本身就有為自己笑為自己哭的權利。社會規範和傳統把人們逼得連喘口氣也有罪惡感,使得受傷的人不但得不到安慰,還要反過來質疑自己是否未盡全力。這是一種病態,也是莫大的悲哀。
既然大家都受了傷,就無謂計較誰比較慘,或者質疑誰有沒有喊痛的資格吧。不如對自己好點,也對別人好點——為自己的不幸盡情嚎哭,也試著給你認為比你慘的人伸出援手,表達關心。
就從今天開始,可以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