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3月31日星期二

《業精於勤,荒於鳩做》



■ 31-3-2015


明知沒有效果或根本沒想過有無效果,只顧埋頭苦幹,最後白費心機甚至帶來反效果的行為,稱之謂「鳩做」。鳩做一詞雖則粗鄙,但不失直接。


年輕人閱歷尚淺,想也不想懷著滿腔熱血向前衝,最終往往事倍功半,淪為鳩做。這也無可厚非,畢竟年紀尚小,做事一時衝動不考慮後果誰都試過。但當人年歲漸大,就當設法避免跌入鳩做的漩渦,否則不僅會損害自身的利益,更會令一眾跟你搵食的人大失方寸。



只要環顧四周,就會發現其實鳩做例子多如天上繁星,不勝枚舉。



例子一:A-Level 通頂喪溫


還記得當年考 A-Level,某位同學非常勤力,中六中七絕大部份時間都放在學業上——放學溫書,放假溫書,生日也在溫書。課本和筆記倒背如流,past paper 全部做得滾瓜爛熟。臨近上試場的兩、三日,那同學更是每晚溫習至通宵達旦,作出最後衝刺。


有人覺得那位同學的堅毅精神很值得學習,但如今回頭一看,只覺多此一舉。先不論早已溫熟的內容不會在幾日間就忘記得一乾二淨,重點是沒有十足狀態就貿然踏上考場,根本和自殺沒有分別。須知積極備戰的考生對課本熟悉度其實不相伯仲,要分高下就看應變能力和集中度等臨場表現。過去的努力固然不可抹殺,但連夜通頂導致精神不足影響發揮,腦筋不聽使喚,適得其反,正正就是一種鳩做。


(順帶一提,那位同學最後取得的成績較預期有頗大出入。算不算慘遭滑鐵盧,實屬見仁見智。)



例子二:沒有方向,朝令夕改的公司


某公司老板希望業務能夠發展,卻從來不對員工提供清晰的指示,「做住先,之後再改」成了他的口頭禪。這種作風令員工叫苦連天——由上星期開始做的工作忽然不再需要,同時又有要在半日內趕急完成的工作突然殺出,明明早已完成的工作也要一改再改,彷彿永無止境。這些事情屢見不鮮,員工士氣也一天比一天低落。


我不否認坊間有不少老板都是這樣,但並不代表這是一個健康的做法。案例中的老板因為沒有盡好管理層的責任,致使員工迫於無奈變成鳩做之材——員工知道自己經手的項目很大可能沒有下文,久而久之便會形成 hea 做、鳩做之風,辦公室最終淪為扮工而不是為了協助公司發展的地方。


公司要發展業務,除了有賴員工努力,更需要清晰明確的方向和目標,否則只會令員工無所適從,把上班時間浪費在沒有結果的事情上。



例子三:休息日的抗爭鬧劇


一議員拉隊到某公司門外示威,抗議它運用不良經營手法剝削工人。然而這次所謂示威卻安排在星期日——該公司的休息日進行。沒有燈,沒有人,只有緊閉的大閘。議員義正詞嚴讀畢聲明,讓記者影幾張相過後便和平散去。翌日公司如常運作,完全不痛不癢。


這種行徑毫無疑問只是鳩做。你要向那間公司表達不滿,至少都應該在營業時間進行示威吧?專揀無人上班的日子抗議,對方連派人接信的機會也沒有,完完全全只是做 show,對現狀會有絲毫改變嗎?這樣對得起投票支持你的市民嗎?



例子四:別再鳩做情人


感情事有沒有鳩做?當然有,而且很多。明明對方已經明示沒有感覺,仍要在黏在別人身邊甚至自願當兵;為了那個不喜歡自己的人奔波勞碌,心神恍惚,明明遭受冷待也自豪地以痴情者自居,就是最明顯的鳩做。


事實是別人根本沒打算重視你,任你如何費盡心思搏君一笑,別人也不會因此對你改觀,只會覺得你這個人真的好煩。既然如此,又何苦浪費自己時間做無謂的事,同時要對方浪費精神應付你,延續這個雙輸局面呢?當別人回絕你的好意,你就該知情識趣,早日退場,把時間用在更有意義的人和事情上。



被批評鳩做,白費的努力遭到否定和嘲笑,固然絕不好受。但正因為鳩做背後反映著不求甚解、不清楚目標,以及只求「努力過」不求「做得好」的苟且思維,所以才要狠狠地批判。也須知鳩做一旦從壞習慣演化成心態,要戒除就更加困難。



要避免鳩做,關鍵在於一個「思」字。唐代文學家韓愈在《進學解》中提到「業精於勤荒於嬉」,「勤」固然重要,然而後半句「行成於思毀於隨」同樣不可忽略。仔細思考的人,總較隨波逐流、人云亦云的更接近成功。為了使付出的時間得到相應的回報,必先想清楚自己想要甚麼。在埋頭苦幹之前,先訂立清晰的方向,想清楚各個行動是否有助達成目標,以及有可能帶來的影響。「三思而後行」,這句話從小聽到大,應該不太難理解吧。


--

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Like   Facebook   ,或         

[Facebook]  [Common Blog]  [Story Blog]  [Photo Album]
E-mail: amethian.studio@gmail.com

2015年3月5日星期四

《面對抹黑,沉默是鳩》



■ 1-2-2015

遭到不公平對待——被欺負、抹黑、排斥、成為謠言主角等等的經歷,相信人人都有。


面對無中生有的指控,有些人會選擇「沉默是金」,來一個「不理會,不澄清,不反擊」的三不政策。「謠言止於智者嘛」,他們說。師長也總會教導我們:「當有人欺負你,你只要不理他,他就會感到無癮而不再欺負你了。」


這是完全荒謬的邏輯。


身為這個荒謬邏輯的受害者之一,我可以肯定「沉默是金」一說對君子可能還有用,但對「梗有一間響你左近」的小人則只會助長其氣勢,促使他們的抹黑行為變本加厲。(師長之所以教導我們要沉默應對,只不過是因為怕麻煩,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罷了。)古往今來已有無數例子,證明無論沉默或啞忍,都不是應對不公平對待的好方法。這種做法既不能保護自己,也無法防止事情繼續發生,更不會收到令旁觀者同情之效,可謂百害而無一利。


也有老一輩人說:「係咁架啦!畀D丰度,受左氣咪『咕』一聲吞左佢囉!」這個當然也不是正確的態度。面對不合理待遇不去反抗,卻選擇忍氣吞聲,正正是奴性的表現,和丰度絕無半點關係。而且當一個人在外面所受的氣積累太多,多到需要找渠道發洩時,受害的多數也是自己身邊的無辜人士。面對小人只懂忍讓,卻對愛護自己的人發洩情緒,完全是懦夫所為。


一旦成為小人的目標,他們便會想盡辦法害你,直至他們認為害你的 Cost 比 Benefit 大為止,所以無論如何都要作出反抗。也許有種種原因令你不想事情鬧大,但最少、最起碼都要作出澄清,表示自己的清白。以為不出聲就等如可以置身事外的人,實在太過天真。


其他人相信你與否,是其他人的事;但如果連你自己都放棄辯護,任由各種抹黑言論敗壞你的聲譽,則是咎由自取。旁人不會因為你的沉默而同情你,反而會傾向認為你之所以不作解釋,是因為散佈謠言的人言之有理。到時候才哭訴自己食死貓?對不起,已經太遲了。


--

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Like   Facebook   ,或         

[Facebook]  [Common Blog]  [Story Blog]  [Photo Album]
E-mail: amethian.studio@gmail.com

《與其信意見,不如信自己》



■ 18-2-2015

意見,是很重要的吧。


很多人認為別人的意見必須要聽,除了是對發言者的尊重外,也出於所謂「每聽一個意見,就多一分收穫」的想法。顧客意見書的最後總會有一句「感謝您的寶貴意見」,大概反映了人們對意見收集的重視。


將所有意見一一定性為「非聽不可」,實行俱收並蓄,真的是合適的做法嗎?我看未必。事實上並非所有意見都值得參考,當中不少根本沒有參考價值,不必認真對待。


當發言者對事情有足夠認知,才把意見聽進去也未遲。意見寶貴之處,在於從不同角度出發,填補作者自身視角盲點,這點我是同意的。但假如發言者只知道事實的極小部份,甚至甚麼都不知道就信口胡謅呢?就如一篇文章,某人只看了標題就忙著發表偉論,內文提及甚麼全然不知,意見絕大部份來自他的想象,根本不是針對文章給予意見而是借題發揮,借別人的空間發自己的牢騷。這樣的意見,就是沒有價值的。


也有些人滿腦子壞思想,事無大小都只往壞方向想——聽到別人新婚的消息,說他們很快會離婚收場;看見好人好事,只會批評當事人偽善、搏出位;看到藝術品,便質疑它沒有實際效用,諸如此類。當你進一步問他們「到底甚麼才算好」,他們不是說不出,就是只有過份理想份兼不著邊際的廢話。明顯地,這類人的「意見」也可直接歸類為垃圾,皆因這種專業的陰謀論者、資深的批評家們,只想在踐踏他人的過程中,填補自己渺小的可憐的自卑心理。要是以太認真的心態對待這些廢話,只會徒令自己傷心而已。


即使意見有根有據,也不代表一定要照著一堆意見改變自己,這點相信搞創作的朋友會特別明白——當一個歌手改變風格,會被聽眾批評他失去了以前的味道;但維持風格呢?又會有人批評風格十年如一日,沒有進步。「父子騎驢」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過,太過在意別人的看法,最終只會搞得自己進退失據。在變與不變都會受到批評,沒可能滿足所有人期望的情況下,還是不要太在意旁人的目光,繼續向自己訂立的目標邁進吧。


最緊要還是對自己有信心。沒用的意見聽得太多,只會造成混亂,令你逐漸迷失方向,甚至步向「觀眾想看甚麼你就做甚麼」的庸俗不歸路。本身自信心較低的朋友,還可能因此不斷懷疑自己,進而心灰意冷,為成功路上添加不必要的障礙。還請緊記四個字:毋忘初衷。你想做甚麼,你有能力做甚麼,你可以做甚麼,始終只有你最清楚。別人的意見再好,畢竟只屬於輔助性質,最終決定和執行的,就只有你而已。


--

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Like   Facebook   ,或         

[Facebook]  [Common Blog]  [Story Blog]  [Photo Album]
E-mail: amethian.studio@gmail.com

《以德報怨,成就自作孽》



■ 24-2-2015

在社交圈子中,總會有幾個不太好相與的人。


你知道這些人並不重視你,只當你是充塞時間空檔的等閒角色,或者到有事才找你當免費幫工。無事的時候則完全把你忘掉,有好處不會預你一份,你也別妄想可以找他幫忙。然而,即使長期以來已經受夠他的冷漠和無數次熱臉貼在冷屁股上,你卻依舊對他好,明知他打完齋不要和尚,但每次只要他開口懇求,你也義不容辭伸出援手。


結果呢?當然是失望。不只是一次,而是以後都會陸續失望,繼續受忽視。


要知道,無論你才能再高,在某個圈子中影響力再大,世上就是有些人不會重視你。也許是家教不好,也許是從小就被縱寵慣而不知感恩,這些人覺得別人理所當然要對他好,否則就是別人小器、是別人不對(而這種荒謬的想法,也自然會有圍爐取暖、不問是非之徒加以附和)。在這種情況下,即使你願意不計前嫌兼且主動釋出善意,也無助於改善處境——在對方眼中,你不過是一塊比較有用的工具罷了。


和這些人講道理根本一點意義都沒有,因為他們打從一開始就不講道理。問別人到底有無重視過你,也只是多此一問——就算嘴到說得如何動聽,真相從來也只從行為上反映出來。簡單來說,能令你產生「到底有無重視過我」這個疑問的,多半就是不重視你的人(當然,前提是你並非那種 24 小時都要人陪伴左右的變態控制狂)。


別人不理你,你對他倍加關心,這樣以德報怨可以嗎?當然可以。你決定要做的事又有誰能夠阻撓?但還請想一想:這種行徑會為你帶來好結果嗎?即使你決定做好人做到底,無視你的人也只會繼續無視你,繼續把你當成工具;見你自甘墮落,大家也不再願意枉費時間安慰你,因此同情你的朋友亦會愈來愈少;機關算盡的功利之輩,知道對你不好反而會得到善待,甚至會加入欺負你的行列。所以,除非你有嚴重被虐傾向,否則以德報怨這種傻事,還是不要做比較好。


「天理循環,報應不爽。慣性忽視別人的人,總有一天會得到報應。當你還對那些人好,令他們免於惡果,這就是逆天而行。上天會把那些人應當受的報應報在你身上」——朋友所言,無從考證,但不失幽默。


向對自己不好的人投懷送抱,只值六個字:自作孽不可活。


一天時間不算多,人的精神亦有限,剛剛好留給珍惜自己的人。堅持對不重視自己的人枉費心機,不算甚麼偉大行為,而只是不分是非黑白的另一種表現方式。


--

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Like   Facebook   ,或         

[Facebook]  [Common Blog]  [Story Blog]  [Photo Album]
E-mail: amethian.studio@gmail.com

《縱容伴侶勾結前度,只會自食其果》



■ 3-3-2015

元宵就到,又和朋友講到感情事。朋友知道男友一直和前度保持聯絡,間中還約會見面。每次向男友問及,對方都含糊以對,顧左右而言他。久而久之,為免顯得太煩,朋友索性採取放任政策:只要男友不太明目張膽,就當作看不見。


我立即對這種做法表示反對,一口氣提出數個令朋友無言以對的問題:對男友的惡行假裝看不到、聽不到,這就是你一直找尋的幸福?明明是不開心但要裝作若無其事,又要容忍男友和別的女人藕斷絲連,其實你拍拖為得到甚麼?是為了自甘墮落到做一隻不理任何事,只著眼當下食飯拉屎睡覺的豬嗎?


無論如何,請不要覺得自己煩。問題不在於作為受害者的你,而在於沒有操守的男友身上。既然他一直在做對不起你的事,受到質問也是理所當然,不是嗎?要是他還嫌你煩,就跟一個在考試作弊被揭發的小朋友嫌老師煩一樣,是毫無羞恥之心的表現。跟這種人在一起除了得不到幸福,還會降低自己的人格。


明明有拖拍但對前度念念不忘、甚至還保持聯絡的,分明是不道德行為,這點我早前已強調過。作為伴侶的你,有必要維護一段關係中的絕對排他性。對不當行為隻眼開隻眼閉無異於縱容,而縱容只會令對方更加肆無忌憚,愈來愈過份。至於有人以為默許男友勾引前度「是一種體貼」,我只能說一句:不要太白痴。這種做法正正是看輕自己作為伴侶的身份,正如對方沒盡好男友的責任,其實誰都不比誰高尚。


有人害怕,一旦再問下去就有分手的可能。我說:要分就分,有甚麼好怕,又有甚麼可惜?當情況演化成對方寧願和你分手,也不肯同前度割蓆,誰在他心目中比較重要,誰是 Mrs. Right 誰是替補,還需要問嗎?不忠誠的人,留在身邊多一秒都嫌多。又不是沒了他無法生存,依附在這種爛人身上,對你的未來幸福有甚麼保障?要是仍然抱著得過且過的心態堅持下去,出現「男友結婚了,新娘不是我」的結局也不出奇——尤其是在這個勾結前度還會受到維護的可笑年代。


--

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Like   Facebook   ,或         

[Facebook]  [Common Blog]  [Story Blog]  [Photo Album]
E-mail: amethian.studio@gmail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