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9日星期五

《耳筒,音樂,寫作》



■ 29-5-2015


雖然不是玩音樂的人,但音樂對我來講十分重要。出街帶備耳筒已成指定動作,銀包、電話、鎖匙、紙巾、耳筒,缺一不可。有人講過「出街無帶耳筒慘過無著底褲」,我絕對明白。除非只是到樓下吃飯,否則出街沒有音樂相伴,的確是混身不自在的。  
在適當的時候聽到某些歌,總令人心情舒暢。記得當年還在餐廳工作,放工由圓方商場走到柯士甸站,黃昏是當時的天色,拖著疲倦身軀、逐漸甦醒的靈魂,耳筒播放著《Careless Whisper》那段令人著迷的前奏,迎接一天真正的開始。當年 Song List 中多數是英文歌,現在則比較多聽日本流行曲。  
音樂和我的寫作也有關連。聽著某支情歌所訴說的故事、某段歌詞講述的道理,從中取得靈感,是文章題材的來源之一。有時甚至因此改變整篇作品的走向——《盛夏》原本設定男女主角最後帶著遺憾無法在一起,後來因為那時多聽 Eason 的《床頭床尾》,受到歌詞的感染,才把心一橫,將結尾轉向甜蜜的喜劇收場。(現在甚至每次聽到《床頭床尾》,都不其然想起這部我最自豪的小說作品。Copyrights aside, 假如他日和朋友將故事拍成短片,這首會是片尾曲的首選。)  
當我需要動力時,我會聽勵志歌。一聽就彷彿充滿力量,暫時驅去疲勞,專心做手頭上的事。(當然這只是短暫的,消除疲勞最有效和最佳方法是去睡覺。)Kolor 的《獨立曲》、廿四味《Bring it on》、Beyond《不再猶豫》、Nickelback《If today was your last day》等等,無論是歌詞還是旋律都充滿活力,都是振奮人心的好歌。  
相反,當我思緒紊亂需要冷靜心神,又或者當大腦便秘靈感枯竭之時,我多會選擇聽古典樂、鋼琴曲,閉上眼靜心細嚼,讓自己好好放鬆。Yiruma《Waltz in C Minor》、《Elegy》,坂本龍一《Energy Flow》、《Merry Christmas Mr. Lawrence》,或者是 Vivaldi 所作的《4 Seasons》等等,它們沒有歌詞,卻以巧奪天工的旋律和內心直接接觸,甚具治癒效用。  
和身邊很多朋友一樣,我聽歌必定留意歌詞。正正由於這個習慣,我發現很多廣受歡迎的流行曲,其實並沒有想象中好。就講 Juno 的《念念不忘》吧。有留心看歌詞的,大概都會覺得那種歌詞實在不堪入目——
/ 縱使相見已是路人茫茫 臉書等愛侶入睡卻偷看 / / 縱使我最後曾認命 邂逅了她但信一天總會再遇吧 我想聽你說別喜歡她你跟我 以後抱著回家 /
將不忠合理化,煽情地包裝,將一心二用這種惡行曲解為人之常情。這種刻意歪曲的概念,我真是不懂得欣賞。  
當然,耳筒除了聽歌之外,更有隔除噪音的作用。要有效擋開噪音,最好是用入耳式耳筒,尤其坐巴士、地鐵時,只要戴上,不論阿叔大聲講電話、細路鳩叫、雞仔聲o靚妹細聲講大聲笑還是兩三個阿嬸圍埋大聲吹水,通通與我無關。這就是我用過入耳式耳筒一次之後便愛不釋手,不再回頭用舊式耳筒的原因。


--

●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Like   Facebook   ,或         

[Facebook]  [Common Blog]  [Story Blog]  [Photo Album]
E-mail: amethian.studio@gmail.com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